“丁赞”大队服务民生顶顶赞——丁宅乡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 ||||||||
|
||||||||
“民生服务大队没成立前,有时候遇上像灯泡这种小电器等坏掉了,自己都没办法修。”近日,77岁的丁宅乡上宅村独居老人孙校乾不禁感慨。修灯泡、打水、出行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对孙校乾这样的老人来说却需要大费周折。 为打通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丁宅乡党委秉持“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网格走进群众中”的工作理念,推动实行网格闭环管理机制,合力打造了一支“与群众走得最亲、与群众离得最近”的志愿服务队伍。 党建网格,群众路线民心所向 经过精准摸排,丁宅乡现有低保、低边、8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800余人,占实际居住人口的18.8%,他们的生活情况直击乡村民生治理的痛点,深深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 丁宅乡坚持党建统领,按照试点探路、典型引路、经验开路的思路,统筹力量资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率先在上宅村开展试点,成立上宅村志愿服务分队,下设民生网格组、保洁服务组、家电维修组、矛盾调解组和其他服务组,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全面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指导与管理,提升民生服务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水平,开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篇章。 去年4月22日,丁宅乡举行“丁赞”民生服务大队成立仪式,在全乡7个行政村成立分队,实现全面铺开。为将志愿服务推向纵深,丁宅乡在乡级层面,成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民政工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在村级层面,各行政村均成立服务分队,由村党组织书记任队长,妇联主席任指导员,下设信息组、调解组、修理组、服务组、平安组等若干工作组,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状况,上门开展服务,并对志愿者通过积分进行奖励。 党员带头,志愿队伍星火燎原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应尽己所能去帮助大家。”老党员陈国林表示,“丁赞”民生服务大队成立当天他就踊跃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 今年58岁的上宅村村民丁德尧,由于肢体二级残疾,平时出行极不方便。陈国林在开展上门服务时,发现丁德尧家里光线很暗,灯泡功率偏低,且灯泡上积满灰尘。见此情景,陈国林主动为其更换灯泡。“‘丁赞’民生服务大队,真赞!”看着全新的节能灯,丁德尧感动地说。陈国林为老人留下电话,表示之后有需求可随时联系“丁赞”民生服务大队。 去年12月我区突发疫情,生活物资采购一度成为难题。哪里买?谁来买?怎么送?正当村民们为此犯难时,“丁赞”民生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积极行动,全乡7个民生服务分队通过“建立村民微信群+村网格员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倾听民生,尽力解决,合力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丁宅村村民裘菊英紧紧握着志愿者丁月芳的手连声道谢。原来,她在服用的“布美他尼片”经志愿者上报各大药房后均未能配到。眼看着裘阿姨脸部日渐浮肿,丁月芳心急如焚,她与裘阿姨在富阳工作的女儿取得联系,药是买到了,但疫情之下快递只能发到嵊州。如何取药?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立即成立了一个临时接药小组。“由嵊州那边派警车把药送到上虞边界,我们派民生服务队的志愿者专人专车去交界处拿药。”丁宅乡社会事业办主任谢芳介绍,经过重重波折,终于把药送到了裘阿姨手中。 疫情期间,不少村民常用药没有提前备货,随时面临断药。部分药品丁宅乡卫生院没有储备,“丁赞”民生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主动联系乡政府和市场监管所,累计为村民购药960余人次,保证村民药不间断。同时,面对村民柴米油盐等的购买需求,各服务分队又每天派志愿者去指定超市购物、为村民代充煤气等,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 目前,“丁赞”民生服务大队已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223人,组建起一支由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丁赞’民生服务大队就是把有爱心、有能力的有志之士汇聚起来,通过提供‘订单式’精准帮扶,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要,实现帮扶爱心总动员。”丁宅乡党委书记陈才华说,接下去,将继续做精“丁赞”民生服务深化文章,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三方联动、精准帮扶”的新时代民生服务新路径,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为全区基层治理提供丁宅经验、丁宅样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