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憩村:真可“安而小憩”矣 | ||||||||
| ||||||||
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据传,谢安隐居东山期间,曾和好友到长塘康家湖泛舟游玩,途中翻过龙会山,来到谢憩这个小村子,感到风景优美,感到“安而小憩”,就休憩了一段时间,并在隐居期间在此练兵,这就是谢憩村名的由来。 去年以来,谢憩村党总支力推“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以党建引领全域提升,力抓环境整治,建起文化公园、农耕文化之路、国学文化之路等,前来寻访古迹和旅斿的斿客纷纷点赞····· 党员理应干在前 86岁的金兴发正在自家院内侍弄花卉,显得安详而满足。这位于1955年入党的老党员,曾担任生产队长,因其耕作的麦田亩产超千斤,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 谈起谢憩村近年来的蜕变,见多识广的金兴发老人一语中的:村里的变化这么大,村干部做在前面,干在实处,带动了党员群众共进步! 确实,面对“五星达标、3A争创”的艰巨任务,村党总支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集会统一思想,并下定决心:生活可以安逸,五三对标争创工作必须推进;党员干部理应干之前,作出表率。 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多次研究部署工作,并征询党员、村民代表、群众的建议,最后决定将拉长村庄环境脏乱差这条“短腿”作为突破口,努力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村干部集中10天时间,连续奋战,迅速推进拆违治危、环境整治、公厕改造、绿化美化、道路白改黑等举措,村庄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在上堡自然村,党员、村民代表带头拆除了新三线边的违建甚至是一些有土地证的老房,带动了村民。据悉,谢憩村已拆除路边旧房38间,投入资金84万元,硬化场地5000平方米建成了停车位100余个,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停车。 村落文化日显特质 每当晨曦微露,谢憩村文化公园就会迎来晨练的村民,晚饭后广场舞大妈相继在此健身;村里还经常借此地组织戏文、放映电影,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外村人可能不知道:这里原是一个露天垃圾临时堆放点,村民的建房装修垃圾、生活垃圾都往这里倒,对周边环境和群众生活影响很大。结合“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村里先把垃圾都运走,然后进行复土、平整、立项、建设成了如今的小公园。 “顺应‘五星达标’要求,朝着‘乡村振兴’目标,我们要努力打造有谢憩特色的文化!”村党总支书记许耀星昨日对记者如此感言。 ——布设谢安文化之路。以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为主角,画像上墙,十余幅展板展示了谢安生平、业绩及对谢憩、对上虞的影响。 ——建起国学文化之路。在一条村道墙上,用毛竹制品展示朱子家训、京剧国粹、弟子规、儒家六艺等,引导村民特别是青少年从小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文明素质。 ——创设农耕文化之路。1958年,上堡自然村有6位老大娘 “放下香篮、拿起锄头干农活”事迹影响巨大,6位老大娘曾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农耕文化之路左边展示了6位老大娘的故事;右边展示的是以前农民劳作的农具,如磨盘等,还有农民弯腰插秧、农民赶牛种地两幅壁画。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村里积极推荐民间人才,娄伟龙获区四星级民间人才、绍兴市非遗传承人;娄尧根获区五星级民间人才、浙江省非遗传承人。传统民间吹打(“谢永轩”)南宋时已经很盛行,被列入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整个民间吹打乐队有30余人。谢憩村已被命名为区级“民间吹打乐之村”。 ——创树创新文化典型。村里鼓励村民创新创业。店主娄文娥经营小超市已经24年了,2015年她加盟邮乐的电子商务平台,从此,小店便成了一家由数据驱动、实时响应、接入互联网的电商小店,不仅打开了自己小店的销售渠道,还热心地帮助村民在网上代销毛笋、笋干菜、土鸡蛋等土特产,帮助农民增收。娄文娥相关事迹在美国探索频道制作的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 第一集 人民情怀》做过专门报道,在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首播,收视逾2亿人,并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