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虞舜文化班将上虞道教文化课堂搬到道家洞天福地凤鸣山 | ||
| ||
4月1日,虞舜文化班师生来到道教“洞天福地 ”的凤鸣山魏伯阳炼丹遗址,进行上虞道教文化现场教学。 清明时节雨纷纷。风光秀丽的凤鸣山云雾缭绕,莺飞燕转。学员们拾级而上,在景区早期开发主要参与者周渭球的引领下,渐入仙境,穿越历史的隧道,追溯道家美丽传说。景区在山的北腰,溯曲折幽深的潺潺溪流,沿着溪流而上 480多级石阶,一路梅林修竹、云杉古松,凤鸣坊、凤来亭、神龙穴小桥、仙马思凤、观梅亭、悬石飞瀑和千年古藤、仙姑洞、魏伯阳炼丹遗址、凤鸣真人祠等众多景点。学员们不顾年事已高,一路上兴致高涨,迷人的绿色,醉人的芳馨,动人的故事,令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个个精神十足。 魏伯阳炼丹遗址在凤鸣洞近侧,瀑布下一泓清泉,修竹扶风,清溪传响。石壁上 “炼丹”两个大字十分醒目。据史料记载,东汉中叶,出身缙之家的丰惠人魏伯阳,名笃,字恪斋,号云牙子,道号伯阳。世袭簪裙,惟公不仕,修真养志,通贯诗律,文学赡博,性好道术,是民间传说中的上虞“三仙六奇人”之一。他的成年时代大约在东汉顺、恒两帝的公元126至167年间。他曾游长白山,遇到一道行高深的真人,传授他炼丹秘诀。回乡后,他养性修真,在继承古“龙虎经”炼丹基础上,反复实践,终于达到当时炼术的顶峰。他借《周易》爻象论述,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论参照会同而契合为一。撰《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著作。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也因此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美、英、苏等国的教科书和百科全书都有提到。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它是“全球第一本这方面的书籍”。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对此也有高度评价:“《周易参同契》是第一本中国古化学著作,这是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世界化学科学的极大贡献。”由此,魏伯阳的炼丹遗址凤鸣山称为道家的第十九洞天,是人们了解古代道教文化,领略人间仙景之美的胜地。清诗人褚维厚有诗云:“白日忽风雨,洞中别有天;两山空一隙,百道落飞泉。怒起喧如鼓,抛空散作烟;桃源何处觅;到此亦神仙。”
凤鸣山仙境让你流连忘返,尽管有的以前也曾来过这里,但只是走走看看而已,印象并不深,而这次边走边听每个景点都有一段美丽动听的传说,对上虞道教文化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真是收获匪浅,大家十分满意和快乐。 虞舜文化班采取走出去,到白马湖畔曾名师荟萃的春晖中学,到道家洞天福地凤鸣山,把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地的文化史迹考察相结合;请进来,请绍兴师爷的后代用留下来的大量实物史料讲述师爷文化,请凤鸣山景区早期开发主要参与者并对魏伯阳颇有研究人士讲述道教文化,使授课老师的理性讲解与亲历者或专业人士的实际讲述相结合,使虞舜文化这门静态式的课程,成为静态式与动态式并重的课堂形式,既增强了课堂的生气和活力,又使学员喜闻乐见,有理性有感性,增加教学效果,深受学员欢迎。 (图文 李金海老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