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浦林家以德报怨引发道德震动 | ||||||||
| ||||||||
“这些年在网上看到的负面新闻无不在拷问每个国人的良心,很多人甚至认为社会已经失去了道德的底线,看了这一家人的宽容故事心里有暖暖的感觉,希望再多一些真善美的故事。”昨天,记者在网上搜索汤浦林家子女的宽容故事时,看到很多网友跟帖热议不亚于一次道德震动。
母亲被撞 兄弟宽容对待肇事者 “现在这样善良的人很少了,居然对肇事者不但不指责,反倒安慰他,并把用剩的丧葬费还给对方。”2月22日,虽然离事情发生已过去一个多月,但在茶余饭后,林家子女宽容对待贫寒肇事者一事还是被村民们所津津乐道。 去年12月31日晚6点多,天已经黑了,家住绍兴县富盛镇董溪村村民董金奎,骑着一辆电动车,像往常一样,赶去汤浦一家工厂上夜班,路上不幸撞倒了林家兄弟75岁老母。 “当时,我爸爸他们3兄妹赶到出事地时,肇事者正坐在地上大哭,说不是故意撞的,人也吓得有点发抖。”林先明女儿告诉说,她爸林先明反而宽慰他,叫他不要怕,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办法的,他们不会为难他。 当天老太被送入医院重症病房时,无限内疚的董金奎要求在医院陪夜,林先明和林小明兄弟又劝他不用陪,还帮他一同开了旅馆房间。 老太太在医院医治了3天,发现没有生还的希望。老人的儿女们了解到,董金奎也是靠打工养家糊口的农民,家庭条件接近低保户,家里有个在读大学的女儿,连学费还是政府资助的,他们不忍再拖下去,给对方增加过重的医疗费用,就与医生商量后决定出院回家。 今年1月3日,老太太最终去世了,在医院花去医疗费1.2万元,还需一笔丧葬费。双方通过村委调解,董金奎共赔偿5.5万元。 谁知办完老人后事,林家兄弟特意跑去绍兴董溪村村委,委托村干部把用剩的5000元钱转交给董金奎。“当时村干部以为我们是因为钱不够跑去的。” 当他们得知董金奎要负刑事责任时,还向交警说情,并由村干部代笔写了一份要求宽大处理的说明书。 董金奎百感交集,他说,自己幸运,遇到了这么善良的人。 心地善良 打工兄弟一向乐于助人 林家共有3个子女,家住汤浦镇霞越村林家自然村。林先明和弟弟林小明是水泥匠,家里并不是很宽裕。 但在村里,林家兄弟是有口皆碑的。村民们都说他们善良、乐于助人。 婶婶林土珍说起林家两个侄子,无不赞叹,他们兄弟人很朴实,家里一直很和睦,邻里间没有口角,婆媳关系也很好。 说起林家兄弟的宽容,林土珍说,赔偿数额是最低的,还要还回去5000元,开始她也不能理解他们兄弟的做法,但侄子林先明说,人死不能复生,赔偿也无济于事,董家也不是故意的,总要给他们一条活路,快过年了,这5000元钱兴许还能让董家过个年。 林先明有辆面包车,但闲暇时总会帮村民们当便车用。村民林才大说,刚在一周前,他的关节炎又犯了,正巧他下雨天休息,就送他到绍兴一家私人诊所看病,花了大半天时间,但他只收取了一点油费。 一同务工的毛伟江说,先明很讲信用,包下的活儿,亏了也要做好。最难忘记的是今年正月初四,下雪天,又正值走亲访友忙,但老母亲患病急需送医院,无车可雇时,他向林先明开口求助,谁知他二话不说,立刻揽下了,还在绍兴医院陪坐了半天,事后,他向林先明送包烟表谢意,却被一口拒绝。 以德报怨 感人故事引发媒体热议 林家宽容对待贫寒肇事者的故事,一经媒体报道,已被全国30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并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2月2日,绍兴晚报率先报道了上虞这善良一家人的故事,2月4日,钱江晚报以头版头条《因为宽容,麻烦事儿成温暖故事》为题进行报道,并推出了一个版面,随后新华网浙江频道对报道进行转载。当天,新华社发表了“母亲被撞身亡 子女反安慰贫寒肇事者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的报道。 林家子女“以德报怨”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赞叹这是寒冬里的一股春风,带给人震撼和鼓舞,并呼吁社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冷漠和自私。 一位天津的网友说:“这才是孝,才是德,我为老人的去世感到难过,但您的儿子我很敬佩,您有这样的子女和您伟大的母亲是相连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老师麻美英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在类似事件的“正能量”带动下就会积极地展现出来。“有教育学家提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林家子女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震撼。社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利己,就多一份温暖。” “林家子女的做法,为上虞的孝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那就是继承父母优秀的品德,宽容地对待社会和他人,他们的做法也是对去世母亲的孝。”市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