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担山村的美丽嬗变——走进东关街道担山村
发布日期:2011-08-09字号:[ ]
走进东关街道担山村,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公园:平坦的马路两边,是一排排的香樟、桂花、玉兰树和成片的紫薇花;清澈的湖面上吹来阵阵清新的微风,小河里的荷花在风中快乐地摇曳着……

  钱大王留下两座山 

  “山缠碧罗绕村行,树掩阡陌通四邻,沃野息壤垂杨柳,和谐安居享太平。”这是一位游客给担山村写下的一首赞美诗。在村委办公室,我们见到保驾山村的老支书徐华仁,他正在帮助担山村修编村志,说起担山村的来历,老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姓钱的人,身材高大,力大无比,人称钱大王。钱大王以挑盐为生,一担能挑几万斤。一天,他挑一担私盐到夏盖山下,走累了就在海滩上歇息,不料一觉醒来,一担盐被潮水融了个精光。钱大王一时火冒三丈,心想,我为何不挑来两座山,把潮水镇住。拿定主意,他就往长塘里面跑,挑起两座山去镇潮水。半路上,挑着的两座山变成了现在担山村的海螺山和大旺山,扁担沉下去,变成了一条河,就是现在的长塘江。

  担山村又出了一个“担山”人

  钱大王留下的担山,一直来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93年,担山村常年集体可用收入还不足1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1994年,村民姚宝忠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1996年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老姚真正地挑起了发展担山村的担子。

  老姚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但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的是老姚“心底无私天地宽,敢叫担山换新貌”的创业精神。他唤起村民齐“担山”,改造山河建担山,和衷共济兴担山,搬山办企业,开山挖资源,平山造良田,秀山办菜馆,“担山”惠村民。2004年,村民服务中心——村委新大楼落成;2009年,400立方米的村民生活地下污水处理池建造完工;2010年,投资100多万元的农民文化广场启用;眼下,一片别墅式住宅又在山脚边崛起。与此同时,老姚还想在山上建造一个大型的村民休闲公园。村民们说,老姚已经把担山村的五座山都“担”起来了。

  担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0年,村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超1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荣获全国文明村先进集体、国家级生态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等荣誉。

  科学发展观才是担山要念的“真经”

  老姚常说:“其实,‘担山’的人不是我,不是你,不是他,而是全体村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

  2003年,担山村开始创建生态河道,通过疏浚村内所有河道,昔日两岸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场面成为了历史。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一位大妈在河边洗菜,河水委婉地从菜叶间流过,引来了一群贪食的小鱼,平静的湖面顿时活跃起来。

  “为了确保村庄整洁,我们采取了严管的办法。哪里有垃圾,我们马上派人去查,并以‘村民不良行为告诫书’形式通知该村民立即整改。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批评,目前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提高了。”姚宝忠说。

  据介绍,担山村共有1165亩土地,目前有900多亩已成为园林公司的苗木基地。加上房前屋后、河道两旁和路边山上的绿化,说担山村是个大公园,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而创造担山公园这一美丽传奇的,就是像姚宝忠这样一群勤劳朴实的现代农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